綠色專題 - 植物篇

植物數量和分類

現時地球上被發現的植物估計多達45萬種,大約38萬種已經被研究及命名。植物主要分為開花植物和不開花植物,當中超過80%植物為開花植物
開花植物可以再分類為草本植物、木本植物藤本植物

草本植物

分為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草本植物一般相對矮小,莖幹較柔軟,而且沒有年輪。

木本植物

根、莖、枝幹木質堅硬,而枝幹有年輪。

根據落葉狀況,木本植物可以分為常綠樹木和落葉樹木。常綠樹木全年常綠,每年都會有樹葉長出和脫落,但全年都有樹葉在樹上生長,而落葉樹木會季節性落葉,年中有一段時間,樹葉會完全脫落。

根據木本植物的高度,木本植物可以分為灌木和喬木。灌木多數為叢生狀態,比較矮小,而喬木比較高大,有單一明顯主幹。

藤本植物

莖不能直立,因此要攀爬和依附其他植物,以爬到更高地方吸引陽光。根據藤本植物莖的結構,可以分為木質藤本和草質藤本,亦可根據其攀爬方式,分為纏繞藤本、吸附藤本、卷鬚藤本和攀緣藤本

香港植物種類

根據漁農自然護理署所提供的資料,香港已經發現超過3300種維管束植物,當中大約2100種是本地原生植物

香港原生植物

常綠喬木 – 洋紫荊

洋紫荊是香港的象徵之一,香港區旗上印著的花就是洋紫荊。洋紫荊是一種雜交植物,而洋紫荊的父本植株並不屬於香港。雖然洋紫荊是開花植物,但由於洋紫荊是一種雜交花,並沒有有性生殖的能力,只能通過移植進行無性生殖。

常綠喬木 – 細葉榕

細葉榕的樹葉細小而有光澤,表面蠟質,枝條和樹幹上有大量鬚狀氣根垂下,樹冠廣闊,遮蔭面積大,因此常用作遮蔭及防風。細葉榕在5月至12月開花,花在果實內生長,又名無花果,表面有細孔,能讓榕小蜂進入並繁殖,離開時帶走花粉,幫助細葉榕傳播花粉。

外來植物品種

落葉喬木 – 木棉

木棉在2月至4月開花,開花前樹葉會全部掉落,花和葉不會同時生長。木棉的樹幹有明顯瘤刺,以防動物入侵。果實在5月時開始成熟而裂開,白色的木棉種子隨風飄揚,到其他地方繁殖。

灌木 – 馬纓丹

馬櫻丹的莖葉有刺激性異味,因此又名臭草。馬櫻丹在4月至11月開花,有不同花色,如橙、紅、黃、白、紫、粉紅,隨開放時間而改變顏色。馬櫻丹的樹葉為圓鋸齒狀,表面光滑,樹莖有逆向的刺。馬櫻丹的莖和果實有毒,記得不要誤食,觸摸後盡快洗手。

植物繁殖

植物像人類一樣,都會繁殖後代。植物通過有性生殖無性生殖繁衍後代。

有性生殖

大部分開花植物都能產生配子(花粉),通過胚珠授粉進行有性生殖。因為植物不能移動,需要依靠可移動的身外物,例如動物(昆蟲和蜜蜂)、風和水,傳播配子到另一棵植物進行繁殖。開花植物透過花朵的氣味(嗅覺)、顏色(視覺)、形狀等,吸引及配合昆蟲播粉及授粉。雖然有性生殖的繁殖速度較慢,但較能夠容易適應環境而生存。

無性生殖

蕨類植物及苔蘚植物都會通過無性生殖去繁衍後代。和開花植物不同,蕨類植物及苔蘚植物無法產生配子,而無性生殖通過植物細胞分裂製造出新的植物個體,繁殖速度較快,但較難適應環境。

植被區

植物的生長主要受到四大因素影響,包括陽光、溫度、水分及養分。地球上不同地區的氣候,決定該地區的植物品種和數量。

主要的植物為樹木。森林植被區的特徵是樹木生長得密密麻麻,遮蓋照射到地面的日照。森林有不同種類,而各森林擁有的樹木種類也有不同。例如在熱帶地區的熱帶雨林擁有「常綠」的樹木,在溫帶地區的溫帶落葉林擁有「落葉」的樹木。

主要的植物為。草原植被區的特徵是平坦而廣闊的土地上長滿了草。草原亦會因應氣候或季節轉變,而有不同長短和硬度的草。非洲稀樹草原就是其中的例子。

 

沙漠植被區的特徵是降雨量極低,土壤成分主要是沙粒和石粒,較為鬆散,植物難以生長,只有仙人掌等少數植物能夠適應沙漠區域的氣候和土壤而生長。這些植物擁有特別的特徵,例如較長的根部吸取水份、面積較小的葉片減低水份流失、植物莖部能夠大量儲水,才能適應沙漠地區的氣候。

主要的植物為灌木、草及苔蘚。凍原植被區的特徵是冬季比較漫長而且寒冷,植物難以在低溫下生長,在凍原區域嚴峻的氣候下,大部份植物難以生長,只有少數的灌木及苔蘚植物能抵受嚴寒而生長。

冰層植被區的特徵是土地全年都被冰層覆蓋,天氣較凍原更為寒冷。由於植物只能在無霜期及氣溫高於攝氏6度的環境生長,因此沒有任何植物能在該區域生長

植物的重要性

 綠色植物透過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植物在地球扮演碳吸存的角色。綠色植物透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被吸收的二氧化碳轉化成有機物,能提升土壤質素和儲存養份,為植物生長提供足夠養份。

植物是食物鏈裡的「生產者」。綠色植物透過光合作用,產生葡萄糖,為上層的草食性「消費者」提供食物,逐步為食物鏈上層提供足夠能量。

植物的根部吸收地面和地底的水分,通過根和莖流向葉片,最後在葉面表面蒸騰。因此植物對於控制地面土壤水份及河流流水量有一定影響。

全球性環境問題對植物影響

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改變不同地區的氣候,影響植物生長。不同種類的植物只能在特定的溫度和濕度下生長,這些特定的生長條件稱為「生態區位」。當氣候改變時,植物會遷移到新的環境及尋找新的「生態區位」生長。當氣候變化太快時,植物未能適應原居地的氣候和條件轉變時,便大大增加滅亡的機會。

自然山火

在全球暖化的影響下,各地區都變得更乾燥,大大增加山火發生的機會。近年,大型山火不斷在各地出現,例如加州山火、希臘山火及澳洲山火。這些大型山火主要在森林地區出現,並且維持數個月的時間,森林嚴重燒毀,大量植物化為灰燼。由於森林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大型山火對於植物多樣性有很大影響,稀有植物有機會滅絕。

保護植物

保護生境

不少國家和地區設立國家公園或郊野公園作為保護區,並訂立不同條例以保護自然生境,減低伐林及城市化等人類活動對植物生境的負面影響。同時,國家公園或郊野公園可用作科學研究地點,找出更好的方法保護生境及動植物。

人工繁殖

假如某生境對某些稀有或瀕危植物有害,移植是可行的方法保護植物。植物會被移往另一個適合的生境,在該地進行保育及繁殖工作,讓瀕危植物健康生長。

溫室保育

溫室一般都有自動系統控制溫度、濕度、光度及土壤濕度等參數,調節適合環境讓植物生長。因為溫室內的參數能夠被控制,因此能模仿原本生境,珍貴及稀有的植物能在適合的環境下繼續生長。

重要事項

環護教育基金會已盡可能確保本網頁提供的資料正確無誤,惟本會不會對任何錯誤、遺漏或失實陳述,特別是(經由超連結提供)由其他機構或網站編製的資料負任何責任。 本網頁提供的資料,並無任何明示或隱含的保證。環護教育基金會在任何情況下均不會對任何因使用本網頁所提供的資料而引致的損害負上任何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