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項目

以電子平台
推動環境和能源相關的保育及教育工作

2021 -2022

環保基金 - 環保基金 減廢回收

ECF - Reduce & Recycle

環護教育基金會會於 2021年2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在油塘屋苑Peninsula East開展名為 「環保基金 減廢回收」的項目。項目由環保基金贊助,目的是模擬實施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後的真實場景,派發及使用指定垃圾袋,同時希望加強屋苑現有的廢物分類,鼓勵居民減廢回收。計劃實行後,回收物種類新增至最少八種: 1). 廢紙、2). 金屬、3). 塑膠、4). 玻璃、5). 四電一腦、6). 小型電器、7). 慳電膽及光管、8). 充電池。

2020 -2022

環保基金 - 森林歷奇幼稚園

ECF - Forest Adventure Kindergarten

「環保基金 – 森林歷奇幼稚園」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感官進行探索,以發現大自然的奇趣事物和現象,並探索這些現象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關係。因此,計劃希望透過不同的戶外環保教育活動,以大自然為教室,教導學生將課堂上獲得的知識和技能應用於室外環境,培養幼兒保育及關心自然的技能與態度,啟發幼兒對自然的興趣。同時,計劃亦希望向老師提供有關環境教育和社區環境問題的知識,促進老師舉辦研習活動,讓幼兒反思自己與環境的關係。

2019 -2021

回收基金 - 紙包飲品盒智慧回收計劃

Recycling Fund - Beverage Carton Smart Recycling Program

計劃試驗結合「智能回收機」、流動應用程式及地理資訊系統,以回收紙包飲品盒為例子,建立一個智慧回收網絡以連繫回收行業、社區和商界。探討通過智慧回收網絡,讓管理者和市民可以方便地參與到分類回收工作中,令分類回收管理工作變得更加簡易、智慧、高效,增加本地資源回收的質和量。成果將分享予回收行業、推動行業發展。

2019

環保基金 回收有價

ECF - Recycle and Earn

環護教育基金會於2019年10月1日舉辦全新項目 「環保基金 – 回收有價」,項目由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贊助,目的是模擬實施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後的真實場景,以便開發、預演及建議相關的良好作業指引,從而讓目標界別之廢物產生者個別減少廢物,為收費作好準備。

是次項目總共有三個屋苑參與其中,包括曼克頓山、峻弦及華景山莊 (排名不分先後)。本項目將於每一個屋苑設置1部「智能回收機」,試驗建立一個小型智慧回收站,每部「智能回收機」可同時回收塑膠樽、金屬鋁罐及紙包飲品盒,當中的分揀系統會透過條碼自動分類回收物,配合屋苑傳統的分類回收桶(紙、玻璃樽和鋰電池等),以加強現有廢物分類。

2019

提升地理科考察課程的電子學習資源和教學支援(高中課程)

Enhancing e-learning resources and teaching support in Geography Field Studies (Senior Secondary Curriculum)

提升地理科考察課程的電子學習資源和教學支援(高中課程)由優質教育基金贊助,為高中地理科老師及學生提供地理科考察課程的電子學習資源和教學支援,並運用地理資訊系統(GIS),為香港中學文憑地理科課程中三個需要實地考察經驗的課題製作三套教材,以供老師和學生使用。

2018

環保基金 - 綠「識」選擇

ECF - Choosing Green

環保基金 – 綠「識」選擇 (ECF – Choosing Green) 為環護教育基金會 2018-2019年度重點項目,由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全力贊助。旨在向公眾推廣可持續使用生物資源的概念,並透過不同活動提升市民大眾對地球生態及資源的認識,從而保護生態環境,珍惜地球資源。

項目更會製作一個名為綠「識」選平台,內容涵蓋可持續使用生物資源相關的資訊、環保標籤產品及其供應商的資料庫,方便市民作出綠色選擇。

2017

環保基金 - 「樹e護」計劃

ECF - Tree Adoption Programe

環護教育基金會2017年推出的「樹e護計劃 」(Tree Adoption Program,簡稱TAP),鼓勵學生欣賞及學習樹木保育。參加者透過網上互動教育平台學習和認識樹木的基本知識,學懂觀察樹木生長過程及愛護樹木,從而增加對保育生態價值的認同和關注。

此計劃獲得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的贊助(項目資助期為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並得到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IVE) 及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 (UNESCO HK) 的支持,共同促進城市樹木保育工作。

項目展開兩年間,有超過1,000名學生及家長登記成為「樹木保育大使」。樹木保育大使可透過TAP網站及社交媒體專頁,學習樹木的相關知識。自TAP推展以來,其社交媒體專頁包括Facebook、YouTube 和Instagram追蹤人數眾多,瀏覽總人次更突破60萬。TAP先後共舉辦了40項活動,錄得接近3,000名學生和家長參與,當中以介紹樹木知識的「樹木小醫生導賞團」最受歡迎,不少參與家長均表示,導賞團可讓他們的子女開始關注四周樹木,並對大自然環境產生興趣。

2016

妙法花木

2011年成立的環護教育基金會一向積極對大眾宣揚賞樹、惜樹和愛樹的訊息。本會於2016年舉辦一個名為「妙法花木」的項目,活動包括推出一本全新的實體書《妙法花木》和互動電子書等,主要向市民大眾推廣欣賞、分享和愛護身邊樹木朋友的信念。

《妙法花木》特別挑選了16種在屯門藍地妙法寺內種植的花卉和樹木,講述它們的形態、歷史、趣味故事等;除限量印刷之實體書外,更設有揭頁電子書版本及互動網頁,內裏包含了以GIS 科技製作的電子地圖和實景影片,可讓讀者按圖索驥,找到它們在寺中的所在位置。讀者可透過此書細賞匠心獨運的佛教園林勝境,並進一步了解及細味身邊一花一樹對環境所作出的重大貢獻。

2013-2014

「連線香港 同心護樹」

Treelink

樹木對地球的生態系統保持平衡非常重要,是大自然界的無形資產。踏入廿一世紀,世界環境污染問題不斷惡化,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亦越來越疏離。而與人類息息相關的樹木,在人口密集城市中的景況並不樂觀。我們需要對周邊的樹木朋友多加關注、加強保育工作和綠化我們的家園。

「連線香港 同心護樹」項目由環護教育基金會策劃及主辦,獲得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及環境運動委員會(環運會)撥款支持 (項目資助期為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主要透過互聯網連線全香港市民,推動大家在生活中多「識樹」、「賞樹」、「護樹」,同心為保育樹木出力,令香港成為人樹共融的社會。此項目為期一年,於2013年11月底正式啟動並舉辦連串活動包括「護樹保育講座暨項目啟動禮」、推出「護樹教育網上平台treelink.hk」及智能手機程式、舉辦「我惜愛樹」攝影比賽及短文創作比賽、比賽作品公眾投票、出版「護樹電子書」宣揚護樹訊息。

2011

「樹印 2.0」

TreePrint

「樹印 2.0」是環護教育基金會首個推行的自願性樹木保育社區項目。旨在結合Web 2.0和地理資訊系統 (GIS)的應用,將環保和教育訊息融為一體,冀善用科技傳達正面的環境保育意識。

項目透過「樹印2.0」手機應用程式、社交媒體及網站等電子平台,提供最方便的渠道讓市民記錄「喜愛樹木」的地理位置,上載和分享樹木照片、特色和故事;共同留下「樹印」,鼓勵市民認識和欣賞樹木、交換保育心得。

「樹印2.0」邀得長春社提供專業意見及寶貴樹木資料,還得到Esri中國(香港)、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電子教學聯盟的支持,並由香港大學地理學系詹志勇教授和鳳溪公立學校行政總裁馬紹良先生擔任顧問。

「樹印2.0」自2011年推出以來,廣受大眾歡迎,並獲媒體廣泛報道。為答謝市民的支持和鼓勵,本會秉承一貫理念,繼續以電子平台推廣「欣賞、分享、保護大自然和天然資源」的意識,長遠達致香港可持續發展。